作者简介:红豆(笔名),原运城学院届经济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现北京大学级传播学专业在读(博三)
本科阶段:年9月-年6月运城学院经济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
研究生阶段:年9月-年6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专业
在读博士:年9月-至今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传播学专业
写在开头:学姐的考研经历大致是七年前的事了,所以关于考研专业的一些建设性意见,我们直接摘取了学姐上岸之后写的经验分享。在今天的专访中,增加了一些学姐分享给我们的学习生活经验。
1
考研心得分享
向上滑动阅览
我决定考研是在年4月份,本科专业是旅游管理,考研选择了新闻传播专业硕士。首先,我对这个专业很感兴趣,在学校广播站工作过,经常主持学校的晚会,喜欢写作,喜欢表现自己;其次,我本科专业有学过企业管理方面的课程,与媒介组织管理有相通的地方,关于新媒体的利用研究,在旅游目的地营销和旅游者出游决策的影响方面,本科课程打下了一些基础;最后,专业硕士相对于学术性硕士难度小一点,毕竟跨专业,与科班出身的同学们比起来,专业素养还是差一点的。大家最好奇的肯定是,我为什么报北大,凭什么报北大,其实很简单,我就是为了刷学历,我就是要逼自己一把,非北大不上,而且,我绝对不会再考第二年。我不需要任何人告诉我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我只想用我的行动告诉所有人,一切都是可能的!
四月份我在网上查阅了相关书籍,开始着手准备一些专业书,专硕年限短,没有指定书,我就根据一些师兄师姐的经验指导不停收集,一直到复试前三天,只要听到有关的著作,我都会拿来看,给大家总结一下。基础的有国庆光的《传播学教程》、许静的《传播学概论》、李彬的《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李琨译的《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谢新洲的《媒介经营与管理》。这些书都是特别基础的,可以让跨专业考生入门。关于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书籍有刘海龙的《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李琨的《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陈阳的《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袁方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教程》,有关传播效果研究的书籍有洛厄里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约翰费斯克的《传播研究导论:过程与符号》、吴靖译的《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后期就可以看一些提升的陆扬的《文化研究导论》,还有《传媒批判理论》、《传媒文化研究》,《互联网等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与利用研究》,勒庞《乌合之众》、胡泳的《众声喧哗》,另外《娱乐至死》、《身份与暴力》、《单向度超真实内爆》似乎是茶余饭后必读的吧。北大的还有杨伯溆的《因特网与社会》、《平台魅力与舞台诱惑》、《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谢新洲的《手机媒体》,《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网络传播概论》。新闻学方面的专业技能也要掌握,刘明华的《新闻写作教程》和陈力丹的《新闻理论十讲》很全。这些林林总总也是我一路摸索出来的,当时找不到资料的时候我就想,等我考完了一定要把我所知道的都贴出来。
专业课一的考试形式是五道论述,专业二是一道论述和一道新闻写作,没有名词解释也没有选择判断,所以平时要在看书的过程中注意一些专业术语的掌握,切不可大白话。在后期自己要尝试答题,思路要清晰,论文的格式,一条一条层次清晰,考试时就不至于因为紧张涂涂抹抹了。
除了两门专业课,还有政治,英语二。虽然是党员,但我是一个理科生,政治的知识几乎空白,英语一直在坚持学习,但是基础较薄弱,四级,六级。这就是我当时的现状,而我的目标是北大,只有半年的时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总分,两门专业课,两门公共课。
六月份报了七月二十号到八月十四号的强化班,以及十二月七号到十二月二十二号的冲刺班。七月十四号我从山西坐夜车到了北京,感觉身体不舒服,在等待开学期间,到解放军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右侧乳腺纤维瘤,直径一厘米,需要立即住院,可是手术需要排到七月底,我就是不做这手术我都不能不上课去,当时我妈吓哭了,好说歹说,医生给加了号。16号上午进行完一个小时的手术开始打点滴,昼夜不停,19号下午我回到宾馆,20号,上身缠满绷带按时坐进了教室,老师们讲课非常幽默,政治让我听起来很着迷,真想一下子把所有的知识都装进自己的脑子里。英语从长难句开始,结合真题进行字斟句酌的学习,由于是前期,老师们都力求照顾到尽可能大范围的学生,听起来一点不费力,王江涛老师讲课风格自由风趣,我对作文的害怕和打算要凑合了事的想法都一扫而光,我觉得我是可以拿高分的,这令我很鼓舞。那几天唯一不舒服的就是教室很热,老担心刀口感染,医院复查。现在想起来,我很感谢当时坚强的自己。
课程结束后,我很珍视上课时做的笔记和老师提到的一些学习方法,回来后没事就翻。单词书用的是俞敏洪老师的,作文有老师印好的讲义。我把之前盲目做的乱七八糟模拟题都扔了,买了近三十年的英语一真题,认真做,有时间就念,一方面找语感,一方面熟里面的单词,只留下近三年的用来临考模拟,剩下的最后做到了看到题就知道哪个类型的题,对应第几段,考点是什么。从最初的四五十分到了最后模拟70(正负2分),其实说白了,这些真的是练出来的,跟智力没多大关系。写作,按老师说的背,在课上老师让背的东西我一定要在规定时间背会,自己课下自制力差,课上再不听老师的,那指定没救了。政治我把教材一本本都拿出来看了一遍,最笨的办法了,同学们都笑我,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要是一开始就看辅导书,我这辈子都不会搞清楚的,看完教材,结合辅导资料背了两遍,冲刺班的时候老师总结的讲义非常好,又记了一遍,最起码心里觉得很踏实,其实我们紧张的原因绝大多数是因为没有尽力。
九月份到十二月份,我每天都是六点半起床,八点之前进教室,晚上宿舍十一点熄灯,十点四十回去,中午休息四十分钟,没有周末没有假期。前期给专业课的时间比较多,后期早上背政治和英语,专业课时间少了一点,但效率一定要高,不要吃吃喝喝看手机闲聊天儿,有时心情低落,就去操场念真题的阅读理解原文。十二月份到考前,我住在外面,五点半起床,十二点半睡觉,中午休息半小时,早上喝咖啡,晚上喝浓茶。考试的时候很兴奋,身体状况很好,饮食正常,作息照常。考完后回家过年,仍然正常看书,不出门,谢绝一切名义的同学聚会,这段时间主要是练英语听力,看专业书。考试结果政治63(不理想),英语二71,专业课一共,总分。公布成绩后两个星期就开始要复试了,我之前的准备是英明的。我提前五天到北京交材料,在宾馆看书,每天只睡3小时,不给家里打电话,因为一张嘴就是专业书上的东西,满脑子全是。复试当天,我觉得嘴不是自己的,说个不停。复试分为两部分,第一天半小时的英语听力,一共30个小题,合3分,第二天面试,开始是英语口语对话,问一些基本问题,学术背景,研究计划等等,然后一共十道专业问题抽题回答,相当于一个小的论述题。
拟录取结果复试完第三天就公示了,北大向来高效率。25个人,我排第6。我已经出离兴奋,只是感觉绷紧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了,然后迅速病倒了。
写到这里,我觉得让大家失望了,我没有什么复习技巧,也没有什么捷径,都是最笨的办法,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当你走进凯程的教室,你一定要相信老师,不要固执着自己的想法,我们是为了考高分,只要能提高分数的办法,就要去琢磨。
躺在床上回想这一年,我不觉得自己苦,我终于全力以赴地做了一件事,对得起自己了。
“如果在你的有生之年不能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那么,你这辈子就白活了。”
同学们,加油吧,未来就牢牢握在你自己手里!
2
我也想考研,您有哪些建议吗?
首先,要选好自己的意向专业,至少提前一年开始多阅读相关论文和书籍,培养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多读书,读好书。
其次,考研时公共课所占的比例也很大,如果意向专业除了政治和英语还要考数学,也需要同时开始多准备,真题是个法宝,多做真题,认真钻研。
最后,报考之前综合考虑自己的现实因素和水平实力,一旦决心要考,就要全力以赴,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要半途而废。
3
您觉得自己坚持下来并且真正能够做到,这一份毅力和努力的源动力是什么?
当时确实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更多的是自己想要认真去做一件事的执念。政治、英语按部就班,不停自测,保持在70分以上的水平,专业课多读多背。人对一件事情的沉迷或者源动力来自于成就感的反馈,例如,游戏之所以容易沉迷,是因为它带来的那种刺激容易获得,学习之所以苦,是因为那种成就感的获得周期较长,努力一学期才能获得的成就远比不上玩游戏半小时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当我在一步一步的准备中不停有收获的时候,坚持下去的动力也越来越强。
4
破釜沉舟,一门心思考北大,不给自己留一点后路,还是有其他的备选院校?如何选择的?
说实话,当时考的时候是全力以赴了,但是也确实没有那么乐观,想先试一试,经历一次看看,如果考不上,是二战北大,还是考别的学校。求上则居中,求中则居下,求下则不入流。考研是一定的,给自己定的目标高一些,第一年公共课学得扎实一些,第二年不管二战哪个学校,可能性都会大些。
5
在备考过程中高负荷运转身体肯定会吃不消,平时是怎么保养的呢?
虽然我一再强调要努力,努力,努力,但我并不主张通宵达旦这种学习方式,一定要提!高!效!率!学习一小时就要实实在在够一小时,作息规律,把每一分钟都计划好,吃饭多长时间,几点休息,几点起床,哪个时间段学习什么,时间表要精确到分,并且严格执行,中长期计划,每个星期学什么,每个月的进度怎样,都要有安排,最好按照考研时间,上午是政治就习惯性上午做政治题,下午是英语就养成下午做英语的习惯。把时间安排好以后,一点都不吃力。平时也要注意尽量不要感冒发烧,很耽误事。
6
怎样消灭考研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消极心态?
考研最好有搭档,同宿舍的最好,互相监督,互相鼓励,有消极情绪可以通过聊天来排解,更多的还是要自己消化,不要经常耽误自己和他人。我考研期间很少看手机,也很少与外界联系,屏蔽一切干扰,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就忽略,或者考完再说。
7
专业该怎么选,兴趣、目前的专业以及其他因素的优先级是怎么样的?
我认为,兴趣应该比较重要,选我所爱的,才能爱我所选的。目前的专业可能会决定考试的难易程度,跨专业难度可能会大一些,因此需要浓厚的兴趣和相应的专业基础。
8
在整个备考阶段,怎样调整学校的事(例如考试,上课,论文)跟考研的关系?
大四课不太多了,一切事情都为考研让道,较少参加集体活动,考试和论文也都是在后期,基本没有矛盾。
9
有和父母或者身边的朋友说过自己要考北大的想法吗,他们持什么态度?
成功之前,先不要声张。身边的考研小伙伴都互相鼓励,也感谢她们,正是这份鼓励,和懈怠时她们的督促,我坚持到了最后。
10
考研历程中有没有对你帮助特别大的人或者影响特别大的事?
年的六月份,我报了七月份的政治和英语培训班,七月份我到北京后,感觉身体不舒服,在等待开学期间,到解放军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右侧乳腺纤维瘤,直径一厘米,需要立即住院,可是手术需要排到七月底,我就是不做这手术我都不能不上课去,当时我妈吓哭了,好说歹说,医生给加了号。16号上午进行完一个小时的手术,马上开始打点滴,昼夜不停,19号下午我回到宾馆,20号,上身缠满绷带按时坐进了教室。现在想想,挺佩服当时的自己,但是当时我并不觉得自己很努力,也不觉得自己很拼,只是想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这一点很重要。比你优秀的人很多,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的人也很多,千万不要稍微努力一点点就把自己感动了。
11
通常我们所说院校歧视,在复试,以及之后的研究生生活中您有遇到过吗,又是怎么克服的?
院校是学生组成的,院校歧视的本质还是学生素质的歧视。因此,我在笔试的时候就尽可能给自己定的目标高一些,当时笔试考到了第六(面试40人,招25人),准备充分一些,被刷的可能性也就小一些。考上以后,大家的差别不大,跟着各自的导师从零开始,只不过前期可能确实基础较薄弱一下,后期需要自己赶起来。
12
在进入北大以后是如何提升自己的?之前我们也有听过一些考研到、院校的学长学姐研究生生活可能会有一些吃力,那您是怎么样提升自己的?
研究生主要是导师培养制,进入学校以后,导师会根据培养计划指定阅读书目、制定周期检测,按照老师的指导,结合硕士上课期间的学习,同时继续弥补在考研过程中发现的不足,能够全方位找到提升自己的方向。最重要的是,在学校的要求之外,自己也要有自己的长期学习计划,善用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我会每天坚持阅读5篇论文。这么多年坚持下来,进步是很明显的。
13
迈入北大后,你感觉运城学院的经历带给你哪些帮助?
我参加过导游大赛,并且取得了一点名次,那段经历是我大学时期最宝贵的财富,因此,我也非常感谢李剑锋老师,他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我大学时期最尊敬和感激的好老师,是他的鼓励和坚持,给了我们这些学生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也正是那段经历,让我变得自信、敢于表达、逻辑清晰,对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也非常大。
14
目前我们都无缘北大,不过还是很好奇北大的上课模式有哪些创新点吗?
因为我也没去别的学校上过课,只能跟自己的本科比较,北大的课堂气氛可能更活跃一些,同学的参与度更高,会形成热烈的讨论,同时,比较注重学术规范,同学们会有意识地用学术论文的逻辑和格式来完成日常的课堂作业,这一点我们确实应该学习。
15
如何自律,怎样坚持?
慎独。一个人的品行如何,要看他自己独处的时候,没有人监督的时候,能否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有信念、有目标,遇到任何困难都像有了一个加油站一样,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时刻谨记。
16
有个同学问,自己学的专业比较广泛,而四年的学习其实学的还很浅,对未来有些迷茫,您有什么建议吗?
如果考研时实在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兴趣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妨从自己喜欢的城市和学校中选几个相关的专业,看看这些专业的书籍和历年考试题目,做个选择。
17
对考研途中或者是将来选择考研的运院学弟学妹们想说的话。
既然选择了,就坚持下去,不要给自己留遗憾。不管考哪里,都是一样的努力,一样的付出,朝着自己的目标,拼尽全力,成功不会辜负那些努力的人。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在十二年前,高中时代写下的日记:
18
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以及目前的博士生涯,有没有经验之谈给学弟学妹们?
永远不要停止学习。我到现在都在坚持读论文,现在回头看,我跟刚读研究生的时候比,读过的这些论文已经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一篇论文,一个观点,一个领域,慢慢积累,就会形成自己的知识网。
1
END
1
致谢:红豆(笔名)学姐文化旅游系李剑锋老师文化旅游系廖四顺老师图源:北京大学官方微博写在结尾: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不论此时看到这篇分享的你对未来有着怎样的规划,继续努力,继续前行。前路坎坷也好,坦荡也好,走下去,终点不一定遂如你愿,但是旅途中你一定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风景。足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