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运城新闻
运城文化
运城交通
运城环境
运城资讯
运城饮食

运城最早被称作ldquo中国rdq

素有“五千年文明看运城”的山西运城从尧舜禹开始,便是帝王的建都之地,也是古代最早被称作“中国”的地方。

这里造就了历代名人如关羽、张仪、司马迁、薛仁贵、王勃、王之涣、王维、柳宗元、司马光等文武俊秀,这里还有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道教祖庭-永乐宫、四大名楼-鹳雀楼、河洛文化传播圣地-五老峰等名胜古迹。

专家证明了运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最多的地级市,没有之一,真的了不得啊!

一代忠义武圣关公

在河东古代名人灿若繁星的天穹中,有一颗耀眼的星宿,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被后世封为“大帝”、尊称为“武圣”的关公。

在中国,有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人到哪儿,关帝庙就修到哪儿,规模大些的在河南洛阳、湖北当阳和山西解州(“解”字在当地念作亥hai),故有关帝“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之说,关老爷是解州常平村人,故解州关帝庙雄居首位,为武庙之祖。

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是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常平村人。相传关公从幼年开始,便喜读《左氏春秋》等儒家经典,深明大义。青年之际,因打抱不平,杀死乡里恶霸而远走他乡。

遇刘备、张飞后,与之结义,发誓辅佐刘备,匡扶汉室。关羽随后多年跟随刘备灭董卓、破袁绍、战吕布、退曹操,屡建战功,实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政权割据,后因大意失荆州而败走麦城,悲壮去世。

解州是运城的县级市,是关公的故乡,关帝庙兴建的历史颇早。据有关碑刻记载,远在陈隋之际,解州关帝庙已经修建。宋元到明清,随着社会各界对关公美化、圣化和神化的浪潮不断高涨,又对解州关帝庙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修复、重建和扩建。

走进关帝庙,犹如打开一部书,关公文化尽在其中。一千多年前,桃花盛开下刘备、关公、张飞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情深,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关公过五关斩六将的硝烟弥漫,战马嘶鸣,以及关公败走麦城遭杀害的悲惨结局,都让网媒行的记者们读到了在关公身上豪壮、读到义气;读到关公的忠诚、读到善恶。

解州关帝庙总占地面积逾平方米,为海内外众多关帝庙占地面积之最。众多建筑坐北向南,沿南北向中轴线,分四大部分有序展开:中轴线的南端为“结义园”,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而建。园内古木参天,山水相依,并建有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等主体建筑,往往使人在触景生情中,沉浸于“桃园结义”的美好传说之中。

关帝庙中有很多与关羽相关的实物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包括在关帝庙中的磨刀石和两把大刀,这两把大刀分别以生铁和青铜铸成,均重达斤。

据称,之所以把这两把大刀铸造的如此的重是因为没有人能够扛的起来,这也就印证了“不要在关公面前耍大刀”的古谚。

另外我们也对关公庙前关羽的大脚印颇感好奇,纷纷开始与关公比脚大。关帝庙主庙内的主体建筑却规模宏大,气势非凡,雕梁画栋庄严肃穆,让人不由得对关公肃然起敬。

四大名楼与“登鹳雀楼”

楼、台、亭、阁是中国古代建筑四大精典形式。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九五之尊,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

其目的,或为纪念当年所发生的大事,或用来歌功颂德,当然也有为了镇妖伏魔、求神拜佛的。

在我有限的中国古典文化知识里,印象比较深的有三大名楼。能记住这三大名楼,均与诗词有关。因为既然楼有名,就有文人墨客登楼舞文弄墨,这四大名楼均因名人的诗词曲赋而闻名遐迩,学生时代,老师就告诉我,记住了诗词中的名句顺便也就记住了名楼。

在这里说句实话,背下一首五律或是七绝尚不是难事,但要记住一长篇的赋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天才除外),我也就是知道那么一两句名句与这些个名楼有关系而已。

按照我的记忆顺序,首推湖北武汉黄鹤楼,这是因为黄鹤楼有两位诗人的典故。第一位是唐代诗人崔颢,他登上黄鹤楼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悉。”

如果仅仅是崔颢的诗也就算了,架不住李白又上去了,只写了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正是李白这两句,使我彻底记住了黄鹤楼。

其次就是湖南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大文豪范仲淹曾写过《岳阳楼记》,虽记不住全部内容,但全篇四字一句,加之五言、七言感叹,气势磅礴,最后一段表明心迹:“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再次就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了。记住滕王阁得益于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实际上也就是文中的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升天一色”印象深刻,当时感觉真是美极了,也就记住了。实际上可以说,楼因诗而闻名,诗因楼而传世。

三大楼的历史也值得一书,都可谓命运多舛。

黄鹤楼相传建于公元年,距今已有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可考证的就达30余次。其最后一次被毁是清光绪十年(年),因附近居民房屋失火,殃及城楼。现在的黄鹤楼建于改革开放后,年竣工。

岳阳楼的历史和黄鹤楼差不多,始建于公元年前后,距今也有多年历史,同样是屡毁屡修。不过,岳阳楼最后的经历比黄鹤楼要强。

我们今天看到的岳阳楼是清同治六年(年)重修的。在三大楼中,岳阳楼是唯一一个不是新中国建立后重修、并且保留完好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的楼阁。

滕王阁历史短些,始建于公元年,只有不到年历史。历史虽短,但毁修的次数却不少,据记载,滕王阁在历史上重修过28次。最后一次毁于现代,年军阀混战时期,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现在我们看到的滕王阁重建于年。

上面所说的三大楼阁都在华南地区,北方人可能有些不服气,有人提出了四大名楼之说。不过这又出现了新问题,因地域原因(这也很正常,国人是很喜欢地域之争的),山东人称蓬莱阁应入选,山西人则认为鹳雀楼应位列其中。

不管怎么说,反正没有五大楼之说。这次游历的是鹳雀楼,权且把鹳雀楼纳入其位吧。

鹳雀楼位于运城蒲州古城西的黄河东岸,其历史比腾王阁稍早,始建于公元年(《蒲州符地》载“鹳雀楼旧在城西河洲渚上,周宇文护造”),命运也比较简单,历经隋、唐、五代、宋、金余年,至元初成吉思汗金戈铁马进攻中原,毁于兵乱。

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故址随之难以寻觅。现在的鹳雀楼选新址,复建于年,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采用唐代彩画艺术的仿唐建筑。

据记载,初期该楼本是北周时兵家修建的军事建筑,因其气势宏伟,高大眼阔,登之有腾空欲飞之感,故名“云栖楼”。又困其紧靠黄河,有一种食鱼鸟类经常成群栖息于高楼之上,此水鸟似鹤,但顶不丹,嘴尖腿长,人称“鹳雀”,故又称“鹳雀楼”。

与其他三大楼一样,鹳雀楼因气势宏伟、风景秀丽而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到此一游,题诗作画,唐代诗者甚多。众诗中名气最响的当属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现在想起来,这可能是我儿时背诵的第一首唐诗了。五言绝句,简单明了,琅琅上口,好记好背。

“谈情说爱”的普救寺

民间有句话,“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说的是元代王实甫写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地点就是在运城蒲州镇西厢村。

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的普救寺,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禅院。家喻户晓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其建筑均与《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等巧妙穿插其间。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

据记载,古时永济八景之一就有“普救蟾声”,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

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中外的游览胜地。

这座塔还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内的“石琴”,并称为中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和缅甸掸邦的摇头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六大奇塔。

高17米的气势雄伟的仿唐建筑大钟楼,悬匾是中国著名书画大师董寿平先生所书,楹联系现代著名书法家卫俊秀先生撰写。

联曰:""高标跨穹窿,百尺危楼独雄秀;钟声震寰宇,万念俱空悟世人"",既带有浓郁的佛家韵味,又写景贴切,加之字体古朴苍劲。

大雄宝殿内佛龛上三尊大型石雕佛像是年7月从原址地下出土的,据鉴定为南北朝晚期的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西厢记》中“张君瑞闹道场”就发生在殿中。

梨花院,又称""崔居别院""、""莺莺院""。它是崔莺莺一家人路经河中府借居普救寺的临时寓所。古朴玲珑的垂花门上""梨花深院""的匾额引人注目,两旁""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诗联,道出这里的典雅幽静。

匾额、诗联都是我国著名西学专家王季思先生的真迹。《西厢记》中""请宴""、""赖婚""、""逾垣""、""拷红""等戏,皆发生于此院之中。

此院最引人入胜的有两处:一处是东厢南侧一段墙,墙下翠竹环抱着一块太湖石。墙外有一株杏树,枝繁叶茂,这里就是当年张生受莺莺之约,半夜跳粉墙巧相会的地方。

另一处是西厢南侧一方石碣,上刻""普救寺莺莺故居""七言律诗一首。跋文载,此诗是金大定年间河中府同知王仲通游寺时所撰写的,因此称作""金代诗碣""。

诗曰:""东风门巷日悠哉,翠袂云裾挽不回。无据塞鸿沉信息,为谁红燕自归来。花飞小院愁红雨,春老西厢锁绿苔。我恐返魂窥宋玉,墙头乱眼窃怜才。""这方诗碣,是这次修复清基时出土的,它是迄今寺内保留年代最久,直接记述崔张故事的实物佐证。

如今游人一到这里,观赏当年张生与莺莺绝妙幽会的梨花深院,再抬头看看那越墙的杏枝,""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是一千古绝唱的寄情诗,便会脱口而出,更能把游人引入""意似痴,心如醉""的遐想之中。

交通:

因属于黄河金三角地区,可以连接洛阳、三门峡、西安等地串联旅游。

美食:

运城饮食属于晋菜中的南路菜,口味以咸香为主,偏于清淡。因地处黄河金三角地区,又接陕西、河南,运城的饮食文化也颇受秦、豫口味的影响。

以面食为主,在吃面时,喜欢放醋。这里有很多小吃都曾作为贡品,进贡大内。香酥可口的闻喜煮饼、口感醇厚的“三倒手”硬面馍、色泽金黄的稷山麻花都是其中的精品。

特色:北相羊肉胡卜、闻喜煮饼、芮城麻片、泡泡糕、晋南无碱馍、稷山麻花等。

绛州鼓乐合奏《滚核桃》

非遗小常识:

绛州鼓乐又称绛州大鼓,泛指山西省新绛县地方民间流行的锣鼓乐和吹打乐。

新绛县有三大区域:汾北片、汾南片、河槽片,汾北片以穿箱锣鼓、汾南片以车鼓、河槽片以花敲鼓著称。绛州鼓乐产生于历史文化名城新绛县。

新绛县有着演奏鼓乐的传统,鼓乐是民间文艺活动的主要内容,更是当地“社火”活动中的最流行的节目之一。

绛州鼓乐以花敲干打著称,这种鼓乐的演奏者充分利用鼓的各个部位以及鼓槌、鼓架的最佳声音进行演奏,演奏起来宏厚博大,气势磅礴恢宏,声韵铿锵,粗犷豪放而有力度。

代表作:《秦王点兵》、《秦王破阵乐》

越声/文图黄真/编辑

后语:许多读者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的支持习惯,如果你在阅读后觉得不错请加以







































白癜风公益献礼
白癜风光疗对人体有害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nchengshizx.com/ycys/540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